南京地铁站点出入口设计方案征集竞赛揭晓
南京地铁站点出入口设计方案征集竞赛揭晓
未来地铁站可能像长亭像司南
南报网讯 (记者 严常坤) “希望通过地铁站点建筑让四面八方来的人,感受到这就是南京。”一等奖获得者程可昕说,他们的设计方案偏重通过传统意象来体现南京的文化底蕴。12月27日,由市规划局、地铁集团共同主办的南京地铁站点出入口设计方案征集竞赛颁奖发布会举行,18件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最佳人气奖3名。
今年9月,市规划局和地铁集团选取风景名胜区、历史保护区及标准站等应用场景,以岗子村、夫子庙、盐仓桥等三处地铁站点出入口为载体,面向全国征集地铁站设计方案,短短几个月就收到231件作品。
“本想参赛锻炼一下,没想到团队为标准站设计的作品‘金陵之翼’居然拿了一等奖。”程可昕还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读研二,谈及设计初衷和思路,他说,南京文化底蕴很深厚,盐仓桥附近有挹江门等历史建筑,希望地铁站能够融入当地环境。“所以我们的设计以中国传统漂浮的坡顶意象为出发点,创造了一片悬浮的多用途顶棚。”他指着作品效果图告诉记者,除了整体外观很像一个展翼长亭,契合古城的氛围外,长亭下还可以做车棚使用。
另一位一等奖得主,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方浩宇,选择了风景名胜区——岗子村地铁站进行设计。“设计前特地去现场看过,周边林木葱郁。”方浩宇说,他的作品“司南”比较注重城市与自然的交接,“我希望乘客出站、从地下逐渐‘升起’的时候,除了能减轻空间幽暗感,还能让视线导向林木。”为此,“司南”的屋面一分为二设计成青瓦屋脊和玻璃屋檐,两侧的玻璃屋檐可以看到外面景色,中间的青瓦屋脊从地下到地面呈现出由厚变薄的V形,整体外观就像一个指向山体的罗盘。
“我的‘老城新说’是针对历史保护区中的夫子庙站设计的。”南京大学的宋宇璕也是一等奖得主,他设计站点的最大特色是外形凹凹凸凸,“我的设计概念主要源于对老城形态的认识。南京很多老街道不规则,这种进进退退的设计给了老城居民不少生活空间。”他说,另外这种错落设计,白天可以让光线漫射进车站,夜间内部的灯光又可以照亮街道。
参加评审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认为,地铁出入口是城市空间的点睛之笔,体现着城市文明与文化特色。获奖作品能够综合考虑城市文化、设计创新、方案可行性、造价等方面因素,力争用微空间塑造城市大形象,从而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这些地铁站实地建设时,将优先采用获奖作品的方案。
- 【新时代 新篇章 新作为】自研40纳米工业级首颗“中国芯”芯片设计业界闯出南通“黑马”2019.01.21
- 今起,南京人可刷手机和银行卡乘地铁啦2018.12.26
- 关于乡村家园的所有想象 交给这个大赛来实现2018.12.05
- “日本车辆制造”承认台湾脱轨列车有设计疏漏2018.11.02
- 药大学子再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2018.11.01
- 2018南京马拉松奖牌式样发布 2018.11.01
- 承载琐碎的生活 居家设计拒绝空洞浮夸2018.10.25
- 错过这次再等五年 “中国最美图书”齐聚南京 2018.10.19
- 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在宁开幕2018.10.18
- “变身”更有爱 南京重点地段献血设施设计大赛颁奖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