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巨头“更名”成风多元化转型势头正劲
今年,“去地产化”成为房产行业内的一个高频词汇。
9月12日,保利房地产宣布,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名称中不再有地产字样。这也是继万科、恒大、龙湖、万达之后又一家知名房企加入了更名的阵营。一石激起千层浪,目前国内排名前十的房企中,名称仍带有地产字样的已经寥寥无几,这也让“去地产化”再次成为圈内热议的焦点。虽说房企巨头纷纷否认将要“放弃”地产,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品牌企业正走上创新改革、更为多元化的转型之路。
房企表态
更名并非为了“去地产化”
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7家房地产公司陆续更改了名称。
今年1月,朗诗绿色地产正式更名为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司;不久后,时代地产也在业绩会上宣布更名为时代中国;龙湖地产与万达商业地产则分别在7、8月份更名为“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直走在房企转型前列的万科地产也在9月份传出了更名的讯息,将由原先的“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变更是否意味着房企正在谋划“去地产化”呢?对于更名的原因,每家公司的“说辞”并不一致,但不少企业都声称并非为了“去地产化”,更多的是从扩大经营范围的角度考虑。
例如,保利方面在发布会上表示,“保利地产”的企业名称已无法涵盖当前的业务布局,更名也是为了体现公司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更名后的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实际控制人等均不发生变化,保利地产仍将开展全业态的不动产投资、开发、运营业务,并带动保利发展旗下其他业务板块的发展。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资深分析师李卓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房企改名近来密集看似为一种趋势,实则是房产企业迫不及待希望进行的一种企业业务转型,而这种转型便首先从表象名头开始。
“随着房产调控的政策稳定,房地产企业都希望自己不被定义为一个纯粹的房产公司,想和房价过高以及住房压力等名词尽量划开点距离。更名的房企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多元化的公司,投资的渠道和从事的商业渠道可以更为丰富,从而获得更多市场的支持。”李卓羿说道。
专家支招
房企需寻找利民的合作方式
近两年,房地产行业利润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关数据显示,在目前125家A股上市房企中,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的有42家,占比超过三成。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正走向存量市场,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地价高企、房价受限,开发商的利润空间逐渐被挤压,黄金时代不在。如此一来,无论是积极主动探索,还是受到行业发展倒逼,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谋求转型。
记者发现,有部分房企转型依旧将住宅开发作为拓展的基石,例如保利已拓展出保利地产、保利建筑、保利物业、保利经纪、保利商业、保利公寓、保利会展、保利康养、保利教育、保利文旅、保利金控、保利科创共12大业务板块;万科除了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这一核心业务外,眼下也在深度布局商业、物流、养老和教育。
此外,恒大则成为跨界转型的代表企业。在该企业的新战略中,提出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逐渐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产业格局。据悉,恒大不仅投资了新能源汽车,还与中科院达成合作共同孵化高科技产业。
不过,房企的转型之路并非看起来那么顺畅,房企跨界以失败告终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对此,李卓羿告诉记者:“大部分房企在很长时间内依旧还是会以房产业务为主要核心业务,在更名后的新行业道路上,如何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突破是最需要面对的问题,与政府部门之间如何找到能真正利民的新的合作方式,将其更好落到实处是眼下需要思考的事情。”
本报记者 黄晓雅
- 速看!13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2018.09.21
- 国庆节前暂停发放销许? 南京房产局:假消息!2018.09.21
- 南京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2018.09.20
- 大气污染防治 让“江宁蓝”成为常态 2018.09.20
- 停车场近百万元“停车费”无人买单2018.09.20
- 第八届马中企业家大会在南京举行 2018.09.20
- 社保入税冲击波:不同企业的受影响程度不同2018.09.20
- @企业主们 “社保负担会加重”的忧虑可放一放了2018.09.19
- 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会, 企业秀福利“抢人”2018.09.19
- “智汇研创”为企业招“才”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