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 让“江宁蓝”成为常态
污染企业做减法 绿色发展做加法
大气污染防治 让“江宁蓝”成为常态
如今,蓝天在江宁人的朋友圈霸屏已经成了常态,除了蓝天、彩虹,傍晚的火烧云、美丽的晚霞和棉花糖般的白云……都曾当上江宁朋友圈的“网红”。江宁区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江宁蓝”刷爆朋友圈的背后,是该区坚持铁腕治污,大力实施重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在技术升级上做“加法”,推动绿色发展,让江宁“气质”出众。
今年以来,江宁区下大力气控煤,抓住了治气的“牛鼻子”。“在关停小锅炉、企业自备燃煤电厂的同时,我们要求热电、钢铁等燃煤企业必须执行减煤任务,确保今年年底前全区所有生物质锅炉必须达到‘燃气锅炉’的排放标准。”江宁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关停淘汰化工、铸造及低端低效产能企业42家,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6.5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从源头消减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避免走损环境、拼资源的路子,江宁不仅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上做“减法”,更是在技术升级、清洁生产上做“加法”。南京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江宁区的一家老牌企业,经济效益一直不错,却因粉尘和废气处理问题,前段时间被要求停产整顿。“对此,我们下定决心攻坚治污,通过技术改造,在燃烧中加入液氨、尿素等还原剂,使得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原先的150mg/m3下降至100mg/m3。”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企业不仅顺利拿到了排污许可证,更是积极改进技术、工艺,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江宁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方式,对实施空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或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奖励,有效提高了企业整治提升的积极性,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
治理扬尘污染,将扬尘管控工作“下放”到街道;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推动工地扬尘管控精细化;利用经济杠杆倒逼企业减排,提高排污收费标准……除了对工业企业进行整治,江宁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更是打出了“组合拳”。“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江宁‘颜值’倍增。目前,全区PM2.5的平均值为52mg/m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江宁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近日又出台了《江宁区改善空气质量强制污染减排工作方案》,进一步确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坐标,在强制减排中再发力,努力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江宁“气质”提升带来的“稳稳的幸福”。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成岗
- 速看!13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2018.09.21
-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09.21
- 记者探访:杨家圩公园旁的垃圾为何清不掉?2018.09.21
- 房地产巨头“更名”成风多元化转型势头正劲2018.09.21
- 金陵工商讲坛解读优化营商环境100条2018.09.21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不见面审批,南京催生最佳营商环境2018.09.21
- 不见面审批,南京催生最佳营商环境2018.09.21
- 南京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2018.09.20
- 警方开展法治日宣传 对外披露6种新型诈骗手段2018.09.20
- 停车场近百万元“停车费”无人买单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