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发明新材料代替传统石膏 轻便透气不怕水
骨折治疗过程漫长,因此使用石膏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和不适。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承辉副教授和左景林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可以取代传统石膏固定的新材料,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
轻便透气不怕水 快速定型成本低 博士后发明新材料代替传统石膏
南报网讯 (记者 谈洁 实习生 薛星怡) 我国每年有数千万人遭受骨折病痛的折磨,其中有60%—70%的骨折病人治疗时需要用到石膏。骨折治疗过程漫长,因此使用石膏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和不适。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承辉副教授和左景林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可以取代传统石膏固定的新材料,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
相比传统石膏,新材料由硅橡胶制成,具有快速定型、高度形状可适应性和轻便透气等特性。“这种材料具有高温敏性,即常温下强度非常高,即使加温50—70℃变软后仍是固体,可以承受自重也可以自由塑性,因此能充分贴合人体。”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后赖建诚介绍,在医院,医生从拿到材料到给做成病人需要的外固定支架,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
相较于石膏的不能沾水、不透气,这种材料对皮肤无毒副作用,质量轻,不怕水还透气,使得病人在矫正的中期恢复期间,可以做一些医嘱允许的日常活动如洗澡,为病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和自主性。更重要的是,该材料的成本不比石膏高。因为可以反复加工,整个骨折期间都不需要进行更换。
据介绍,这种材料适用于很多领域,例如制作变形机器人以及运用到3D打印。3D打印是一项新兴技术,但无法打印比打印机自身更大尺寸的物件。而该材料具有自修复性,“材料受伤破损可以自己修复破损的地方,就像人体,伤口会自己结疤痊愈是一样的。”赖建诚说,使用自修复性材料进行3D打印,可以将大物件拆解成小体积的物件进行打印,在一定的温度下,材料可以像胶水一样融化塑形,小物件便会通过拼接后自修复形成大物件。
- 东南大学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材料2018.07.14
- 持续6年关注盲人出行 南航学子研发路障探测仪 2018.07.12
- 扬子石化研发新材料投产2018.07.09
- “问题”少女发明贴对联神器 贴奖状时迸发奇思妙想2018.05.19
- 江苏省第二届专利发明人奖开始申报2018.04.11
- 混凝土“打印”公厕等新材料新技术令人眼前一亮2018.04.02
- 中国(浦口)新材料院士专家报告会召开2018.03.26
- 中国科学家发明可在零下70度使用的锂电池 2018.03.01
- 南京市计量院3项发明获国家专利2018.01.24
- 南京计量院3项发明获国家专利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