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党总支让穷山沟变身“绿富美”
一片小茶叶 托起大产业
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党总支让穷山沟变身“绿富美”
沿着蜿蜒的盘山路前行,突然眼前豁然开朗,青瓦白墙的村屋错落有致,这就是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由于地处山坳,发展不易,九华村曾经是个经济薄弱村。近年来,村党总支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带领全体村民一起闯、一块干,不仅成功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去年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今年“七一”前,村党总支获评全市“新时代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村党总支书记马连龙告诉记者,九华村人多地少,靠山而居,每家每户种点茶叶,村民增收乏力,村集体收入也不多。2013年以来,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下决心要彻底改变这种面貌,第一选择就是“靠山吃山”。
茶叶是当地收入的主要来源。九华村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社员”的经营模式,依托赭洛山茶叶合作社的技术力量和销售渠道,
引导零散茶农加入合作社,形成规模化、品牌化运营,效益大大增加。同时,村里专门出台惠农补助政策,只要在村内茶叶种植基地新增新品种的茶农,每亩给予500元补助,积极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村共有茶农406户,茶叶种植面积近4500亩,成功孕育出“浦桥玉剑”“九华嫩剑”等知名茶业品牌。2016年村里重点打造的“九华茶坊”正式开园,开辟了百亩花海、济美九华生命体验馆等多条旅游线路,鼓励12家农户注册开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吃住玩游购“一站式”体验,打通了产业链。
“九华茶坊”开园后,有着1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滕宏兵带头开办农家乐,“刚开始大家都在观望,觉得这个山沟沟里开农家乐根本不会有人来光顾,我是党员,就得带头响应村党组织的号召。”现在,他在自家农家乐的基础上又打造了特色民宿,同时注册“乡缘”农副产品商标,生意十分红火。
路子对了,发展就起来了。现在,九华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2.2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的100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251万元,再到去年的338万元,实现了“三级跳”。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九华村依山傍水,风景非常好。最近,马连龙去了北京,专门拜访一家环境科技公司,“准备尝试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打造更完美的生态文明村镇。”马连龙说,村党总支一直坚持开发和保护同步做,邀请专家对九华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结合资源禀赋,确立了“茗茶养心、悟茶养性”的建设理念。现在,村里以美迅生态园、茶文化园、养生园等为基点,细化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定位,划分了川西风情、书画写生、茶文化体验区、红酒文化体验区、民宿旅游区等七大区域。在项目引进上,提高门槛、宁缺毋滥,不符合规划的,再赚钱也不让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党总支实行“两委”干部包片包组、村民组长到人到户的工作模式,党员打头阵,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创新党员积分“红蓝黄”榜,列出党员义务清单、责任清单,设置环境卫生监督、社会治安维护、民事纠纷调解等岗位,实行设岗定责、积分管理,作用发挥情况定期晒榜公示,让党员有位更有为。
环境美了,民风也要跟得上。今年以来,村党总支牵头,以“三字经”的方式制订村规民约,设立孝老敬老“红黑榜”,开展“星级文明户”“家庭美德之星”“和谐幸福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老党员杨仕银的家风故事在村里口口相传。记者了解到,杨仕银的叔丈人夫妻没有子女,丈人临终时曾嘱托他,要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能有依靠,感觉不孤单。这些年下来,他始终坚守着对丈人的承诺,在叔丈人中风卧床不起期间,一直陪吃陪睡,日夜兼顾,尽心尽力。村里人常对老人说:“你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有这么好的侄女婿、侄孙媳妇、重孙子。”
本报记者 毛庆
- 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党总支: 打造茶叶产业链,经济薄弱村摘掉“穷帽子”2018.07.05
- 茶叶泡脚胜似吃药2018.07.02
- 文明城市当给予人不被狗扰的权利2018.06.27
- 聚会不玩手机 朋友圈不拉票《宿迁文明20条》2.0版发布2018.06.05
- 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2018.05.29
-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填补世界文明史空白2018.05.29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2018.05.29
- 来这里,读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8.05.22
-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勒布沟里茶飘香 经济马车更驰骋 2018.05.16
- 老汉上车不坐车 硬塞司机粽子茶叶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