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间力量参与抢救1012位抗战老兵珍贵史料
我市民间力量参与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
与时间赛跑,1012位老兵史料已抢救
图片来源:南报网通讯员 文心 南报网记者 马道军摄
南报网讯(记者 马道军)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1周年纪念日。在世的抗战老兵均已届耄耋之年,不少老兵接连辞世。今天(7月7日),记者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南京一爱一生志愿者联合会共同组织的纪念七七抗战专题讲座上了解到,由我市民间力量参与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三年来与时间赛跑,已采集1012位抗战老兵口述史影像资料,留住那段老兵历史。
据主办方介绍,“抗日老战士口述调查”项目2015年成立以来,由南京师范大学抗日研究中心、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联手南京一爱一生志愿者联合会,开设5个调查采访组,于南京地区开始,继而扩展到全国各地开展针对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访谈。
在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看来,书本上的抗战史,总是被描写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他们正在做的抗战老兵口述史,是通过老兵讲述,告诉后人那场长达14年的战斗,如何波澜壮阔、又如何艰苦卓绝。
“这项工作时间紧迫、意义重大,既将战争史以亲历者陈述固化留存,为研究提供线索、证据,也填补国家叙事宏大框架的细枝末叶,还为认证救助老兵提供支持。”吴先斌坦言。
不过,真正开始调查,进程却非常艰难,因为记录整理口述史对于从业者的知识储备量要求很高,采访者需要从被访老兵言谈时无意带过的一个小细节中挖掘出重要的史料,又要考虑有些老兵年事已高记忆多有混淆之处,需要丰富的知识来辨别真伪。
“与老兵交流中,像老兵的部队番号、在哪些地方呆过、参加过哪些战役、长官是谁、有没有整编到别的部队等等信息点,我们都要借助书籍、网络一一查清楚,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次单纯靠一两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南京一爱一生志愿者联合会文心介绍。
幸运的是,近年来,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南京一爱一生志愿者联合会等民间志愿团队加入为抗战老兵录制“口述史”的工作中来。
根据“抗日老战士口述调查”项目组统计,自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这些民间志愿团队跑了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10多个省份,已经采集1012位抗战老兵口述史影像资料,视频2560余小时,形成文字稿100余万字。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抗战老兵的年龄越来越大,对抗战老兵口述历史的访谈,赶不上老兵们离世的速度。很多老兵约好了时间,还没来得及访谈,就已经去世。据不完全统计,已采访的老兵中,也有167位老兵离世。
“时间逼着我们快跑。”文心说,今年下半年,他们计划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浙江、云南、四川等省市继续开展口述历史记录工作,希望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摄制组人数,吸纳外来协助的志愿者,抢救更多抗战老兵口述史。
“每一个老兵的微历史就像是一块拼图,当拼图足够多时,便能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大历史。抗战老兵口述史记录工作,一方面得以征集保存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抗战老兵的言传身教,也极具感染力,让年轻人记住祖辈的经历,不忘历史。”吴先斌表示。
记者了解到,这些志愿者不仅参与到抢救抗战老兵“口述史”,还关爱救助其晚年生活的工作中。像南京一爱一生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文心,带领100多名志愿者专门从事关爱抗战老兵活动。这些年,文心和她的公益组织累计援助抗战老兵300多人,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精神关爱,甚至为老兵们养老送终。
“目前,依靠社会力量,我们赡养了7位抗战老兵,助养了47位。今天,我们发动志愿者给全城抗战老兵敬送鲜花,表达我们对这一天的纪念与思考。”文心说。
- 安徽抗战老兵尚有549人健在 较2015年减少两千人2018.07.07
- “七七事变”爆发81周年 无法忘却的那一天2018.07.07
- 中日学者联合编撰史料 揭示日本侵华决策过程2018.07.06
- 可转债破发数量创历史新高2018.07.04
- 西方史学开山之作《历史》修订本上市2018.07.02
- 指尖修复历史 在南京家庭档案有了修复中心2018.07.02
- 101岁抗战老兵成入党积极分子 曾与朱德吃窝头2018.07.01
- 2018年普通高考江苏卷历史科目评析2018.06.10
-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2018.06.10
- 2018年普通高考江苏卷历史科目评析出炉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