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乔迁等喜事扎堆 春节随礼成务工人员一大困扰
春节本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欢喜喜过年。但是,不少农村家庭却因为过年期间过重的人情礼送而有苦说不出。
外出务工人员、陕西省石泉县柏桥村村民吴军德给《工人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今年春节需要走访6家亲戚,平均礼金500元,还有3个熟人子女结婚,需要礼金2500元左右,再加上亲戚朋友的小孩到自己家拜年,给压岁钱大约1000元。这样算下来,过年仅人情的花销就得在6000元以上,相当于自己在外务工一个月的收入。
“农村随礼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花销。除了自己家亲戚,大半个村子的人几乎都熟识,每一家的婚丧嫁娶都得去。”吴军德说。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农村,能办酒席的事情越来越多,除了婚丧嫁娶,还有小孩满月、乔迁、过生日等。而很多人会把子女结婚、乔迁等喜事安排在腊月底或正月初,以方便收取份子钱。
“如果不放在过年期间,那就只有送出去的,没有进账的。搞那么多名头,其实就是找个机会把随出去的份子钱收回来。”吴军德说。
不仅仅在陕西,安徽、湖南、河南等地的不少农村家庭也都有一本难还的人情账。
“不少人有攀比心理,办喜事的规模越来越大,花销也越来越多。因此送礼钱的人也不能太穷酸,送得少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在外面混得差,比较吝啬。”湖南东部某村村民李强(化名)说,尽管大家都觉得随礼压力大,但多数人会随大流,否则会被其他人说闲话,在小地方“混不下去”。
“礼金越送越大,什么样的亲戚、熟人该送多大的礼,比过年本身还让人操心。”安徽西部某村的村民程竹(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同村的人办喜事,低于200元都拿不出手。如果是亲戚办喜事,都得1000元起步。
吴军德说,大年初三,他一个朋友的女儿出嫁,本想随礼500元,结果赴宴的路上发现很多关系比他还疏远的人都是随600元,他只好再添100元。
让一些村民担忧的是,礼越随越多,人情却有越来越薄的趋势。“如果熟人办事你没有送礼钱,很可能以后就没有什么来往了。”吴军德略显无奈地说。
由于人情账负担重,这几年,一些农村甚至出现了“躲礼”的现象。外出务工人员、石泉县红星村村民黄龙章解释说,夫妻俩都在外务工的家庭,为了躲避礼金,会选择不返乡过年,一家人在外地过春节,端午节或中秋节再回家看看。
- 置办“二婚酒”,别让喜事变烦心事2018.02.26
- 进城务工人员求职预期超4000元 “体力活”需求减少 2018.02.23
- 领证回家好过年 南京一千多对新人14日登记结婚2018.02.15
- 年前领证回家好过年 南京1142对新人14日登记结婚2018.02.14
- 山西发“结婚补贴”? 主管部门回应:未经批准不属实2018.02.01
- 北京力求务工人员有尊严地居住 建集体宿舍 解租住难题2018.02.01
- 好消息!国家给结婚的人发钱了,单身的抓紧吧!2018.02.01
- 南京智慧婚姻登记系统后天上线 再也不怕领证排队2018.01.31
- 老人车站未买到票下跪 铁路上海站:民警扶起劝解2018.01.16
- 50年后 小二黑来南京“结婚”了2017.12.27